勤奮的李老頭兒
他,是我四十多年前的老文友,那幾年我倆都是林縣廣播站的骨干通訊員,經常參加專業輔導培訓會議。后來因寫作成績突出,其被省勞人廳批準錄用為國家干部,不久調離林縣。幾十年來,各忙各的,也不曾見面。
直到他退休后的2019年,我倆共同成為林州市老干部大學文創班學員,才得以再次相見。
稱他職務,他不讓,怎樣個稱呼?他說:“就叫我老李或李老頭兒吧?!?br/> 他有許多方面感動著我們。說說他退休后愛家庭、愛學習、愛寫作的事兒吧。
他有一副對聯,算得上是自己退休生活的寫照:
家中造飯看孫子;
網上觀書寫報章。
橫批:樂在退休。
他每天一早便到菜市場或超市買菜??梢哉f,菜市場和超市同品菜的價格,他全都了如指掌,但他買菜只問價格,從不砍價。他說,咱種過菜,知道種菜的不易。下廚蒸饅頭、花卷,烙餅、搟面條、炸菜角,沒有他做不來的。家人都樂意吃他做的飯菜。還有一項任務,就是每天按時接孫子放學。
說起他的學習,那真是雷打不動。每天凌晨起床,首先在“學習強國”完成必備課程。他主要關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,河南和其他省份新聞,還有當地新聞,家鄉林州的新聞自然也在其中。接著便是作“學習強國”的問答題。到目前他的積分已接近三萬分。
再說說他來家鄉林州聽課學習的事。林州市老干部大學文創班課程為每周三9:00—11:00。他沒有駕車技術,為不影響家人休息,就凌晨起床做點飯,然后騎車到安鋼站點等安陽到林州的公共汽車,或者步行到安陽汽車站坐首班車。公共汽車到林州汽車站后,再跑到公交站點等林州市內公交車,下車后再步行差不多一公里到學校上課。11點課程結束,又跑到公交站點等公交車到汽車南站,再等往安陽市的公共汽車。到安陽后,再坐市內公交車,常?;氐郊依锞鸵呀浭侵形缫稽c半或兩點鐘了。當天晚上他還要重溫聽課筆記。
去年,他參加了由林州市委宣傳部等單位主辦的“最美奮斗者”征文活動,他的任務是采寫五十年前《林縣小報》的辦報經過。那時楊貴書記兼任主編,李廣平、趙銀秋為副主編,現三人均已過逝,唯一健在的是年近九旬的《林縣報》創刊人徐禮栓。徐老家里一張《林縣報》都沒有,全憑徐老回憶敘述。寫《林縣報》又見不到報,怎么寫?為按時完成采寫任務,他先后多次來到林州市檔案館查找資料,僅《林縣報》的照片就拍了五六百張,回到家一張張放大閱讀,并抄寫重點;又十多次到徐老家里采訪。
經過數十次修改,他撰寫了一萬多字的《<林縣報>報小作用大》,在《紅旗渠》報刊登了一整版,隨之《芝蘭園》《安陽新聞網》《中華志愿服務網》等先后轉載。
他多次應邀到學校、培訓班講授寫作方法和技巧,還受約到廣播電視臺給黨員記者上黨課。去年9月安陽廣播電視臺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,并在《直播安陽》播出。
去年以來,他在十多家媒體發表報告文學、小小說、散文、特寫、雜談和新聞通訊160余篇,總計近24萬字,還發表圖片656幅。今年3月,他被林州市委宣傳部、安陽市林州商會吸收為紅旗渠連環畫指導小組成員,在繼《戰太行》之后,擬系統編輯出版《出太行》《富太行》《美太行》《福太行》等四冊連環畫冊,他負責主編《美太行》集,現已收集整理近200頁的資料,正在緊張有序地撰寫腳本。另外,他還真誠地為許多同志修改文章,并推薦媒體采用。
說了半天,這李老頭兒到底是哪位?唉,就是林州籍在安工作者、優秀共產黨員、特約記者、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、河南詩詞學會會員李金富同志。怎么,這老李夠勤奮了吧?(趙長生)